北京朝廷开科取士的动静搞得很大,南北两地的举子,山东等地纷纷响应。消息也很快传到了西安。
永昌行宫内。
牛金星正在躬身禀报着崇祯朝廷的春闱。
李自成听后,看向杜勋:“这春闱和科举有什么不同啊?”
“陛下,按照明廷的制度,春闱没有功名的人是不能参加的。但这次消息传来,明皇下旨,没有功名之人能参加,这就是春闱和科举的不同。”
牛金星也赶忙跟上:“陛下,明廷此举只怕是为了笼络人心啊。张献忠祸乱川蜀,明廷却没有动静,此举必然引得众多心向明廷之人心有不满。
而春闱允许无功名之人也能参加,想来是为了安抚人心。”
李自成听完两人的话后,陷入沉思。片刻后,目光看向面前的两人:“崇祯小儿开春闱笼络民心,那我大顺也不能落后。
传朕旨意,昭告我大顺管辖内的所有地方,在各地张贴布告,朕也要开科取士!”
两人跪下大呼:“陛下圣明!”
李自成又将目光看向杜勋:“明廷的春闱是什么时候开?”
“陛下,以往年的惯例,春闱都是三——四月左右开,但也有可能会延后。”
“好,那我大顺的科举就定在四月中。朕要让崇祯小儿,看看朕的气魄。
牛军师,此次科举为我大顺首次科举,由你当任主考官,宋献策为副考官,务必给朕办得热热闹闹,绝不能比明廷的落了下风。”
牛金星激动得,跪下大呼谢恩啊:“陛下圣明,陛下放心,臣这就去安排。”
李自成的旨意出了西安,火速传向各地,在各个州、道、府、县。
圣旨写道:奉天承运皇帝:诏曰。
大顺永昌二年,朝廷开恩科,号召各地士子,踊跃前往西安应试,他日中举为国效力,光耀门庭。
一时间,这道旨意也成了无数百姓议论的焦点。
明廷的春闱将开,大顺就开科举,这显然是和明廷在比试啊。
然而,明廷毕竟是天下正统,众多文人还是前往京师应试。顺军地盘的文人,前往西安应试者,倒也有三百人。
半月之后。
北京城自春闱即将到来,也变得越来越热闹。年前的那股阴霾之气也渐渐散去。
举子们到京之后,居住于客栈之中。每日里,钻研诗书,等待着考试到来,好一展身手。
侯方域每日里,出入于青楼之中,喝着花酒,好不快活。在他看来,当年河南那场科举没能中试,完全都是因为考官的昏聩。
以自己的能力,此次必然高中,这次的春闱,就来个一炮而红。闲暇之余,也会在青楼里作作诗,谈谈情。
随着春闱的时间逐渐推近,越来越多的学子到了京师。明面上,每日里刻苦读书;有能耐的,私下活动,送银票、买答案、找门路。
春闱即将开始的前三天。
崇祯发下旨意,由礼部尚书刘宗周,担任监察;由吏部侍郎担任副监察。主要是这两个人的操守没得说,有此二人担任这一职位,也能杜绝营私舞弊。
由内阁首辅范景文,担任主考官,次辅李邦华担任副考官。勇卫营主将黄义明负责考场秩序。
旨意发下后,又在京师掀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酒楼之中,一个声音响起:“两位阁老出场,看来陛下很看重这一次的春闱啊。”
“是啊,刘宗周、黄道周也担任监察,想来这一次的考试,会很公平。”
“是啊,是啊,要是往年,朝廷早就会公布,谁为考官,谁是监察。今年都要开考了,陛下才下旨告知,想来,也是为了让那些想走门路之人,望洋兴叹吧。”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